谷若思協會的第11個星光教室── 小小廚師教室

谷若思協會的第11個星光教室── 小小廚師教室

  1. 學校的立場而言,小小廚師教室除了達到「服務與照護」外主要是我們找到符合教育的概念我曾經問谷若思負責人:為何取星光教室,他說:我們堅信「每位弱勢孩子都是天空閃耀的星星;只要為孩子「掃去烏雲」,他們的光芒就得以被看見」。
  2.  一般社服機常態服務在於「救濟型」的服務,如提供餐食與照護。現今的社會對於這個群組仍然有標化的感覺。谷若思協會除了提供基本照護與課輔外,另設立劍道班繪畫班的學習概念使學生學習一技之長,看見成就,建立信心。
  3. 學校與谷若思為何以設立「小小廚師」以廚藝訓練為基礎由由呢?
    在2014台灣偏鄉學童學習處境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19個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中有43.9%偏鄉學童(含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等資源相對弱勢的地區)曾無法準時繳交學校費用。有93.9%學童有「學習費用需求學才藝69.6%學童有「物資需求」,然物資需求中有55.6%兒童需要的是「食物」。因此偏鄉弱勢學童的晚餐是造成影響學童發育與學習的基本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問題 。谷若思在弱勢孩童照顧計畫內加入這小小廚藝教室訓練必然能增加學童照護的完整性。學童除了可以滿足基本生理需求,更能讓孩子脫離標化的感受,覺得自已不是可憐的人。另外,我們更期待提昇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自我照顧能力,建立弱勢學童「自我價值」與「信心」

 

計畫目標

目標(1):提供弱勢社區營養晚餐之服務與生活照顧輔助,滿足孩子基本生理需求,讓孩子在穩定的環境成長獲得良好的照顧及安全感

目標(2):提供弱勢社區課輔陪讀機制,幫助孩子學習不落後,預防中輟問題發生,並達到基本學業能力。這個部分是藉重谷若思協會內的社工的指導(本校學生)。

目標(3):並建立團體正向支持系統,幫助孩子在挫折、失望時心理的重建,建立其再起之內在能力。

目標(4):提供弱勢學童學習資源與專業教學服務加強學童學習動機與能力及信心,提昇自我照顧能力,使其能習得一技之長,謀得踏入社會求職能力之基礎


實施方式/計畫內容做法:

(1). 開辦花蓮區偏鄉弱勢兒童5間星光教室,推動弱勢孩童餐食改善弱勢兒童營養與學習環境。

(2). 規劃優質的社區服務:本校提供「廚藝廚藝專業師資」與「服務學習志工」,首次與谷若思的社工合作,補強本校社服經驗的人力支援及提昇優質的社區服務。

(3). 學生志工協助弱勢兒童晚餐服務,同時邊做邊學,讓服務更專精、更落實社區孩童們真正的需求與照顧。

(4). 建立陪讀與生活輔導機制:協同課輔老師、志工、社區媽媽快樂陪伴與輔導。

(5). 設立學習型廚師教室,週六課程則由專業廚藝師資親自授業。學童可以滿足基本生理需求,提昇「學習動機」,以及「自我照顧能力」,建立弱勢學童自我價值與信心。


一、實施期間

自2016年01月起至2016年12月31日

二、實施時間

星光課輔教室課程

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

妙手小廚師廚藝課程

時間

星期六

17:00-

18:30

共煮共食 / 膳後整理

09:00-

10:00

飲食衛生 / 膳後整理

18:30-

19:30

作業指導

10:00-

11:00

廚藝示範

19:30-

20:30

課外閱讀

11:00-

13:00

廚藝教學

學生廚藝

 

 









實施地點及人數

於豐田教室、夢想教室、復興教室、南埔教室共4據點提供67名弱勢學童免費課後輔導、晚餐之供應,並於臺灣觀光學院專業廚藝教室辦理「妙手小廚師」廚藝課程,廚藝學員數共計40名,詳細說明如下表:

項目        

        地點

星光課輔教室

人數

服務類型

照護型

學習型

發展型

花蓮縣

壽豐區

(共2處)

豐田教室

16

晚餐供應

課業輔導

生活輔導

妙手小廚師廚藝課程

夢想教室

20

花蓮市

(共2處)

復與教室

16

晚餐供應

課業輔導

生活輔導

妙手小廚師廚藝課程

南埔教室

15

人數合計

67 (名)

67 (名)

67 (名)

40(名)













活動對象

於本案結合之4處星光課輔教室(豐田教室、夢想教室、復興教室、南埔教室)學生,包括中低收入戶、原住民、新住民、隔代教養、單親、父母無法照顧之國中、國小兒童及青少年。

活動特色

邀請臺灣觀光學院專業廚藝師為本計畫之講師

結合臺灣觀光學院專業廚藝師資30名專業志工學生於週間(星期一至五),提供陪讀及教室晚餐服務,另協同課輔教師、社工師等團隊合作模式經營這個社區服務計畫。於假日,另設立廚藝課程,由專業師資親自教導學童廚藝能力。

結 論  對弱勢孩子而言”未來”經常是遙不可及的,許多孩子因為現況而缺乏對未來的期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辦法把握住改變的機會,使他們長大成人以後相對缺乏競爭力,被迫又回到原生家庭的弱勢循環之中。因此本校藉重社會支持網路為依據,連結與後山學童學習目標,建立自助,為孩子找到自身的亮點。

所謂” 我會煮自己的晚餐了”,這是對學童的挑戰,也是他成長(Growth)的重要關鍵。本案除了增加了學童假日的樂趣,亦可以讓孩子取得最安全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提昇自我照顧能力,藉此增加學童信心,提昇在校學習能力及減少家庭問題,進而減低社會的負擔。

我們最後期望透過每一次本校學生服務深度的反思學習,能讓自已與孩童們真正體驗生命的價值與社會的正義。成長的能力代表學童由「獲得」後能轉由「施給」,而得到幫助的學童也懂得以實際行動回饋,偏鄉孩子也可以成為別人支柱的力量,成為別人的星光。

預期效益

依本會輔導的社區問題與目標,我們堅信「每位弱勢孩子都是天空閃耀的星星;只要為孩子掃去烏雲,他們的光芒就得以被看見」。


社區問題:弱勢孩子成長困境


計畫的使命任務 ─目標與效益

衛生、營養失衡:
家庭功能喪失,孩子放學無人照顧生活起居

陪伴機制:
滿足孩子基本身心理需求,讓孩子能在穩定的環境成長獲得良好的照顧

父母無能力及時間協助孩子課業學習

輔導機制:
幫助孩子學習不落後,達到基本學業能力

學習資源不足,孩子嚴重缺乏學習機會與動力

資源學習機制:
增加孩子知識及技能的教育、多元並適性的學習

原漢教育差異造成部落原住民孩子與母族文化疏離,漸漸遺忘或否定自我文化的價值

加強親子關懷活動:加強母族文化的扎根教育,讓孩子傳承並榮耀自身文化

負面情感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未來

建立團體正向支持系統:
幫助孩子在挫折、失望時心理的重建,建立其再起之內在能力













----------


相關文章:
《藉著廚藝把愛傳出去》